在1895年随着汽车的出现,充气轮胎得到广泛的发展,首批汽车轮胎样品是1895年在法国出现,这是由平纹帆布制成的单管式轮胎,虽有胎面胶但无花纹。 1892年英国的伯利密尔发明了帘布,1910年用于生产,这一成就除改进了轮胎质量,扩大了轮胎品种外,还使外胎具备了模制的可能性。随着对轮胎质量要求的提高,帘布质量也得到改进,棉帘布由人造丝代替,50年代末人造丝又被强力性能更好、耐热性能更高的尼龙、聚酯帘线所代替,而且钢丝帘线随着子午线轮胎的发展,具有很强的竞争力。
在高速公路交通运输中,轮胎气压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情况主要有两种,一种是货运汽车轮胎气压过高,另一种是小型轿车轮胎气压过低。这两种情况都容易导致行驶中的汽车爆胎。就货运汽车通常采用的900—20型轮胎来说,当轮胎载荷为最大允许值时,其轮胎内压一般要求为七个大气压,而货运汽车驾驶员为了多装货,普遍将轮胎气压充至10个大气压以上,这种情况使轮胎长时间处于超负荷状态,就象一个充进了过多气体的气球一样,加上超载、路面颠簸等因素,很容易造成爆胎。
汽车轮毂轮胎是需要重点检查的地方自驾游途中,由于轮胎跟地面接触的时间最长,磨损也最厉害,所以是需要重点检查的地方。如果轮胎是子午线轮胎,胎壁是其最薄弱的部位,因为整条子午线轮胎,只有胎壁上没有钢丝,所以在使用中也必须十分小心。出游时如果在路况不好的地段高速行驶,轮胎可能撞击深坑或其他异物,会导致轮胎在冲击物与轮辋凸缘之间产生严重的挤压变形,造成胎壁帘子布断纱,这时轮胎内部的空气就会从断纱处顶起形成鼓包。
如发现轮胎鼓包要及时更换,不然高速行车时很容易造成爆胎。测测胎压,看看是否保持在正常范围之内,如果不正常应及时充气调整我们如何才能知道应当更换车胎了?很多车友知道汽车车胎的重要性,但是并不了解什么时候应该更换车胎。如果花纹沟槽中的车胎“耐磨指示标志”表明花纹沟深度只剩下不足1.6mm了,那么就应该更换车胎了。
车胎耐磨指示标志就是花纹沟中的凸起,当胎面磨损至 1.6mm时,它就与胎面平齐。如果使用花纹沟所剩深度低于 1.6毫米的车胎,会出现雨天牵引力和制动力突然丧失的情况,甚至可能会出现雪天牵引力全无的情况。如果在车胎磨损到1.6mm前就更换,应该不会有以上问题。
在多雪地区,在较深的积雪中,车胎花纹面应该具备压实并甩出其中积雪的能力。所以,在车胎磨损到此限以前就进行更换,更是明智之举。